传统村落风貌



英德市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传统村落风貌 » 英德市

彭家祠

2016-03-17 点击数:

       彭家祠位于英德市明迳镇坑坝村寨山上。始建于清代中叶,坐南朝北。该祠依山而建,房屋从山脚至山顶共分三层,山高约33米。大小厅房数十间依山势建筑在一座造型如田螺的山上,一栋栋房屋从山脚一层一层盘旋至山顶,共计9层,恰如其分地与螺山融为一体,看不出一点雕琢的痕迹,这在南方建筑上十分罕见。面向西南,东北背靠险要峭壁,前为小河。整个建筑封闭,自成一体。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360级石阶通道,颇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势。首层建有房屋5栋,其中南北向3栋,东西向各1栋。第一栋用石灰石砌筑台基高至3米;头门花岗石门框,门楣上悬挂清咸丰年间(1851—1861)英德县事陶人杰为绅士彭宝光、彭珠光、彭应能等人所立的“明义知方” 牌匾一方。二层为书堂,硬山顶,锅耳山墙。书堂共有房屋5间,房屋中央为厅房,墙上彩绘山水人物画;书堂外为厢房、天井。书堂左边设有哨楼(已毁)和炮楼。三层为彭氏宗祠,由5栋房屋组成。其中南北向3栋,东西向各1栋,硬山顶,锅耳山墙。头门悬挂清光绪元年(1875)“驰封中宪大夫” 匾额一方。宗祠前后用青砖和砖石砌筑围墙,围墙内设有多个瞭望孔。

      彭家祠既是当地彭氏族人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型堡垒,又是祠堂,乡间称之为“寨山古堡”。据载在甲寅(公元1854年)之秋,明迳一带土匪猖獗,闹得百姓生活不得安宁,人们面对土匪的抢劫行径百般无奈,只得把黄花(即明迳)称为“暗迳”(意指黑暗的地方)。咸丰初年(约1851年),土匪占据县城,彭氏兄弟自告奋勇,汇合官兵剿匪,终于收复县城。知英德县事陶人杰为表彰彭氏家族的收复之功,特赐“明义知方”匾额一方,以资鼓励。

      1995年12月,彭家祠公布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      文字资料整理:清远市博物馆  来源文献:《清远传统村落》 粤内准字清[2012]第25号

上图来源:《清远传统村落》 粤内准字清[2012]第25号 第88页

相关大图:
 

彭家祠全貌

民居院墙

头门及沿山房屋

迂回巷道

元数据图片信息详见元数据图片EXIF信息
题名: 彭家祠
分类: 英德市传统村落
摄影作者:清远博物馆  拍摄时间:详见元数据图片
录入者: 清远市博物馆数据库录入小组
照片版权所有:清远市博物馆
高清元数据图片下载,请联系:清远市博物馆:0763-33756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