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村落风貌



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区

甲科村

2016-03-17 点击数:

       甲科村位于连山县县城西郊。据《连山虞氏族谱》记载,连山虞氏始祖是虞尚骘,“尚隲公字渊修,号穆青。生于大宋嘉佑八年八月十二日(公元一零六三年),仕尚書少卿,亦官至光祿寺少卿, 尚骘公乃雍国公(虞)允文从侄,父同善公仕浙江巡抚,胞叔同仁仕南昌郡守。父与允文公相继去逝,尚隲公归田读书。時逢辽、西夏、金并存,金兵入宼,中外鼎沸。陳俊为义都正統兵,奉旨召民为兵抗金。强执尚隲公为副統兵。隲公力辞不就。为避生计,携眷属及尚云弟,前往南昌投奔同仁叔。孰知未到南昌叔父已故,兄弟無依。途逢新授粤東知县,赴廣東程山古营宜善司任职,欧沅知县系尚隲公之親友門生,邀同入粤東。于淳熙七年(公元1180年)至宜善(连山永丰)。”据史载虞姓是最早迁到连山的移民。约至明朝时期,连山虞姓人从宜善迁到吉田佛子,后逐步迁石古、甲科。据村内老人介绍,甲科村原名鸭婆岛,虞姓人迁来时就有莫姓人在此居住,后至明朝中后期村内中功名者甚多,因此改名为 “甲科”。村内人口约500多人,姓氏以虞姓为主。现存虞日明祖屋、虞天基祖屋、虞与炎祖屋、莫积功宅、甲科虞氏民居、甲科虞氏大宅等多座古建筑,多建于清代中后期,分布较为集中,较有特色的是甲科虞氏大宅,建于清代。建筑通面阔42.8米,通进深25米,建筑占地面积1070平方米。以门楼、通道、北面上座与南面下座排屋和东西两侧横屋组成围屋布局。硬山顶,四角飞檐,上座面阔5间,坐北向南,左右耳房,前面是天井;下座排屋5间,左右耳房。东西两侧横屋各深三进,以巷道与上座相隔,巷道鹅卵石砌筑。

      甲科村历史悠久,其虞姓先祖自南宋时期从浙江迁移连山,是连山最早的“外来人口”,同时也把中原文化带到连山,对研究连山虞姓少数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      文字资料整理:清远市博物馆  来源文献:《清远传统村落》 粤内准字清[2012]第25号


上图来源:《清远传统村落》 粤内准字清[2012]第25号 第102页

相关大图:

甲科村(1)

甲科村(2)

元数据图片信息详见元数据图片EXIF信息

题名: 甲科村

分类: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区传统村落

摄影作者:清远市博物馆  拍摄时间:详见元数据图片

录入者: 清远市博物馆数据库录入小组

照片版权所有:清远市博物馆 

高清元数据图片下载,请联系:清远市博物馆:0763-33756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