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节又重阳,市博邀你来赏不一样的菊花-文物普查-欢迎来到清远博物馆
清远市博物馆
文物普查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文保 » 文物普查

佳节又重阳,市博邀你来赏不一样的菊花

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10-09 点击数:

  九月九日,重阳节。“重阳”名称见于三国时期。据曹丕《九日与钟繇书》中载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”。魏晋时期,形成了登高、插茱萸、赏菊、饮黄花酒等习俗。赏菊和饮黄花酒,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。陶渊明隐居,爱酒爱菊,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后人效之,更有文人士大夫,将赏菊和宴饮结合,以近五柳先生之风。在民间,人们把农历九月称之为“菊月”。寒露风清,菊花傲霜,赏菊花遂成为重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  恰逢佳节,你还在寻觅菊花的芳影?莫急,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欣赏市博馆藏的不一样的“菊花”。

一、菊瓣纹瓷碗

  市博物馆馆藏有3件菊瓣纹瓷碗,分别为宋影青剔花菊瓣纹瓷碗、元青白釉刻花菊瓣纹折沿瓷碗和清惠阳窑菊瓣纹瓷碗。宋影青剔花菊瓣纹瓷碗(图1、图2)通高5.2cm,口径14.4cm,底径5.9cm,胎质较粗,釉色青灰,口沿微磕,碗外剔刻双重菊瓣纹,纹饰清晰可见,菊瓣错落有致,整体雍容大方。剔花,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。分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两种,前者在坯体上敷一层化妆土,然后划出纹饰,再剔去花纹外的空间,罩透明釉烧成;后者则与之相反。如此,纹饰或凸或凹,具有浅浮雕的效果。

     


图1.宋影青剔花菊瓣纹瓷碗(正视图)   市博物馆藏

图2.宋影青剔花菊瓣纹瓷碗(俯视图)   市博物馆藏


  与宋影青釉剔花菊瓣纹瓷碗相比,元代的青白釉刻花菊瓣纹折沿瓷碗(图3、图4)和清惠阳窑青釉菊瓣纹瓷碗(图5、图6)无论从器型、釉色和菊瓣纹饰上都稍逊一筹。刻花,是指在半干的器物坯体表面以竹、木梳等工具划出线状花纹,线条刚劲流畅、富于动感。

 


图3.元青白釉刻花菊瓣纹折沿瓷碗(正视图)   市博物馆藏


图4.元青白釉刻花菊瓣纹折沿瓷碗(俯视图)    市博物馆藏


 图5.清惠阳窑青釉菊瓣纹瓷碗(正视图)  市博物馆藏

 

 图6.清惠阳窑青釉菊瓣纹瓷碗(俯视图)  市博物馆藏

 

二、菊花纹瓷罐

  明清青花瓷器发展到鼎盛时期,与官窑瓷器严谨、精致不同,民窑瓷器则随意、洒脱,画面写意性较强,如市博物馆馆藏的明青花团菊纹罐(图7、图8、图9)。通高14.5cm,口径7.8cm,底径8cm,直口、短颈、腹下收敛、圈足,肩及近足处绘有对称青花团菊纹,罐身其他图案皆以寥寥数笔勾勒,笔意粗犷,颇有中国水墨画意蕴。



  图7.明青花团菊纹罐(正视图)  市博物馆藏

  图8.明青花团菊纹罐(局部图)  市博物馆藏

 

  图9.明青花团菊纹罐(俯视图)  市博物馆藏

 

三、菊花形饰件

 

  为中心刻有三重花瓣,花瓣紧密有序,烂漫盛开;背面以两瓣外围花瓣形为一片叶子,每片叶子上都刻上了清晰的叶脉,中心有两个小孔。饰件构思精巧,造型精致,秀丽淡雅,白玉透润有光泽,宛如凌霜绽放的白菊。

 

 图10  清青白玉菊花形饰件  市博物馆藏

 

 

图11  清青白玉菊花形饰件  市博物馆藏

 
  宋周敦颐在《爱莲说》里婉叹“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”,也许事实也不然。看,从宋至明清,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、玉器中刻印菊花图案,以菊花造型为饰件,可见菊花之爱,亦是“宜乎众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