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屋村位于阳山县七拱镇七拱村莫屋自然村。建于清雍正年间,村域面积0.057平方公里。民居为莫氏族人居住,坐北向南,占地面积5191平方米,总面阔72米,总进深73米。硬山顶,龙船脊,镬耳山墙,房屋错落有序,由南向北呈长方形状。由四路十六幢南北纵向屋宇、三幢三层楼和四周围墙构成,颇具规模。栋与栋之间巷道用青石块或麻石块铺成,房屋结构布局基本完整,所有屋墙都是青砖到顶,而屋顶则全部用琉璃碌瓦铺盖。屋内客厅与天井相连,两边厢房以花窗屏风与天井相隔,墙上壁画与地面绿色植物相影。
莫屋村民居分为上屋和下屋,由莫作凡父子所建。下屋是父亲莫作凡所建,建屋用砖全部由工人磨平磨滑,屋内地面也铺一式青砖,屋外巷道铺砌青石。上屋由儿子莫如龙所建,巷道则全用麻石铺砌。上下屋的设计和布局完全相同,取乾巽加壬丙之易卦以兴文风。巷道尽头三幢大楼则是莫如龙所建。
上屋建好入住后,莫家人丁兴旺,才人辈出。莫如龙于乾隆庚子年(1780)科试中史学院进士文庠生,莫如谦于嘉庆二年(1797)中国子监太学生,莫如谦之子淑珍于道光元年(1821)中国子监太学士。莫如谦之孙文赞于光绪二年(1876)中贡元;另有庠生,贡生等多人。上屋南门和下屋南门都叫“国魁”门,下屋西门叫“进士”门,而下屋除叫“国魁”门外,又叫“贡元”门。在下屋居住时只有人口17人,后来人口不断增至上百人。原莫屋村民生活用水都用四百年前莫氏初到七拱街时开挖的古井,随着人口不断增长,用水水源供不应求,于是在大屋门外又挖了一口井。现在两口古井依然涌着清澈可口的井水,除莫屋村民在继续延用古井外,附近圩镇的居民都喜欢到古井来挑水吃。
文字资料整理:清远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:《清远传统村落》 粤内准字清[2012]第25号
上图来源:《清远传统村落》 粤内准字清[2012]第25号 第92页
相关大图:
下屋内门楼
上屋西门进士门楼
下屋贡元门楼
镬耳楼民居
元数据图片信息详见元数据图片EXIF信息
题名:莫屋村
分类: 阳山县传统村落
摄影作者:清远市博物馆 拍摄时间:详见元数据图片
录入者: 清远市博物馆数据库录入小组
照片版权所有:清远市博物馆
高清元数据图片下载,请联系:清远市博物馆:0763-33756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