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02-15 点击数:
米拉日巴(1040~1123),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,宋代西藏著名高僧,兼善诗歌。“米拉”是其家族名,“日巴”是布衣者,这是对能穿布衣住雪山修道人的一种称呼。米拉日巴因注重实际修持,以苦修著称,故人称他为“米拉日巴”,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。其本名侻巴嘎,意为“闻喜”。生于芒域贡塘地区(今日喀则地区吉隆县)。米拉日巴幼时丧父,家产被伯父霸占,随母过贫困生活。成年后,为报仇雪耻,习本教咒术,据传曾咒杀伯父及其眷属、亲友,并毁坏乡里庄稼。后因忏悔杀人毁稼之“罪孽”,改宗佛教。1077年赴藏绒的拉尔地方(今仁布县境内),向宁玛派荣敦拉迦大师求法,习“大圆满正法”。后经引荐到洛扎向玛尔巴译师求法,7年后学得玛尔巴的全部教法。1084年返乡,隐居吉隆、聂拉木附近深山洞穴静坐,潜心苦修那若巴密宗教义及瑜伽的“拙火定”等秘密真言9年,最后获得“正果”,领悟了所学之各种教法。米拉日巴一生为弘扬佛教教义,遍游西藏各地,收徒传法,扩大噶举派势力。其著名弟子有达波拉吉、热琼巴等。他曾在冈底斯山与苯教首领“斗法”获胜。晚年声望很高,施主与追随弟子很多。他的传教方法独特,常以歌唱教授门徒。15世纪噶举派高僧桑结坚赞将这些“道歌”收集整理成《米拉日巴道歌集》,共500余首,刻版印刷,流传于世。“道歌”虽属佛教内容,但写人叙事多采取比喻手法,文字清新流畅,对话生动隽永,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,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。
清铜鎏金米拉日巴像 清远市博物馆藏
这件清铜鎏金米拉日巴像,通高15厘米,像为青铜铸造,通体鎏金。米拉日巴披着长发,戴着大耳环,头微倾,高鼻梁,眉清目秀,面部洋溢着乐观天真的情绪。上身袒露大半,左手托钵,右手放在腮旁,手势富有表情,象征着正在用道歌讲经说法,亦或正在苦苦思索各种教理。莲花台座上搭兽皮,比喻他在山中修行。此像表情写实生动,体态优美,做工精细,金色尚好,是清代中期内蒙古风格佛像。
清铜鎏金米拉日巴像(局部) 清远市博物馆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