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05-13 点击数:
侠客,可以风流倜傥,武功高强,飞檐走壁,无所不能。侠客,可以快意恩仇,从容豪迈,洒脱随意,干脆利落。侠客,可以四海为家,刀光剑影,血雨腥风,无畏艰险。风流的个性,不羁的品质,不似谦谦涵蓄的君子,不似衣冠楚楚的哲者。一把利剑,一壶酒,抚琴一曲,逍遥自在。一份疯癫,一份痴狂,纵情舞剑无牵挂,心中逍遥寄俗尘。
小编也曾幻想某天醒来身在乱世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赠我一把七星宝剑,教我七星剑法,还将他此生修为全都传与我,望我能不辜负他对我的期望,成为一个有作为的英雄,从此我惩恶扬善、打抱不平,斩妖除魔、辅佐君王,而后功成名就,隐居山林。我曾最向往的不过就是,一个人,一壶浊酒,一匹马,可以行侠仗义快意恩仇、也可以金戈铁马保家卫国、更可以风花雪月逍遥红尘。
(一)满身风沙,剑指苍莽天下生死笑谈中!
说到侠客,不得不提的就是武器。刀太粗鲁,矛不灵活,唯有剑,优雅华丽,气质不凡,不愧“百兵之君“的美称。长剑便于战斗,一招行云流水,瞬息万千,以气制敌,精妙无双;短剑利于护身,还可以用于刺杀,荆轲图穷匕剑刺秦王的英勇故事一直广为流传。
小编小时脑中最常幻想一个的场景就是:天空兀自飘洒着鹅毛般的大雪,无边无际的雪地中鲜艳的梅花灿烂地开着,一身白衣盛雪的人孤独地站在梅林中,仰头望着天空,若不是腰间的那柄墨黑色的剑,仿佛他整个人便要与漫天风雪融为一体。剑与艺,自古常纵横沙场,称霸武林,立身立国,行仁仗义,故流传至今,仍为世人喜爱,亦以其光荣历史,深植人心,斯可历传不衰。
中国是最早用剑的国家,据黄帝本纪云:帝采首山之铜铸剑,以天文古字铭之;又据管子地数篇云: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,蚩尤受而制之,以为剑铠。以上两说,似黄帝与蚩尤,均己制剑为兵。自黄帝至东周,大多以铜铸剑,剑质颇佳,炼制技术亦逐渐进步。春秋战国之时,剑为步战主要兵器,并不断加长。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,并趋于定型,即剑身中有脊,两侧有刃,前有剑尖,中有剑首,后有茎,茎端设环处称镡。隋唐时期佩剑盛行,唐代最盛,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,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。后来士大夫心理充满道教神仙妖邪鬼怪之说,剑乃变为镇邪凶之器,一若此数尺刚铁,铸成剑形,即具有无上魔力者。于是家悬一剑,即以为祥,不习剑术,而以为剑自可以御敌而胜。所以自唐以后,剑类短兵,有一支为释道所利用,而引入歧途。
1965年,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,出土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,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,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。此剑长55.7厘米,柄长8.4厘米,剑宽4.6厘米,剑格正面用蓝色玻璃背面用绿松石嵌出花纹,剑身饰菱形暗纹,中间靠近剑格外刻有“越王勾践自作用剑”8 个错金鸟篆铭文。此剑制作精良、犀利异常,最特别的是虽历经千年却剑身不绣,无疑是中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。
图一:越王勾践剑,湖北省博物馆
图二:越王勾践剑局部图,湖北省博物馆
清远市博物馆馆藏有一把东汉铁剑,全长35厘米,宽3.5厘米,厚仅有0.5厘米,重有500克,可惜的是,剑身因氧化腐蚀严重残缺,不现原有的锋刃。这把铁剑是有博物馆征集而来,小编想,或许它是哪位王公贵族的随葬品,又或许只是一位士兵战场上的武器,更希望它曾属于某位侠客,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,见证了刀光剑影,见证了生死别离,见证了功败垂成,如今剑身早已锈迹斑驳,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和所向无敌,留给世人的只是无尽想象。
图三:东汉铁剑,清远市博物馆馆藏
图四:东汉铁剑局部图,清远市博物馆馆藏
图五:东汉铁剑局部图 ,清远市博物馆馆藏
(二)半城烟沙,兵临城下,金戈铁马,替谁争天下?
霜降满城萧条,风沙磨断古道,战场荒烟狂草,江山风雨飘摇。都说时势造英雄,若生在乱世奸吝当道,山河破碎人心惶惶,战争连连饿殍遍野,有多少人能义无反顾拿起手中的武器,骑上战马,去那硝烟弥漫的战场?战场上烽火连天,马的嘶鸣声、战士们的呼喊声、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铛铛声响彻整个大地,黄沙满天,血流成河,一将功成万骨枯,那些心有大义,宁死也要保卫家国的英雄侠客理应接受我们的敬仰。
说到战场,就不得不提战马,英雄如何控制战马还能英雄杀敌,马镫的作用功不可没。作为挂在马鞍旁边的脚踏,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,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,让战马更容易驾驭,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。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,便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,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,完成俯仰转侧、舞刀弄棒、格斗厮杀等各种复杂的动作。
清远市博物馆馆藏文物——清掐丝珐琅龙纹铜马镫,该器高14.3厘米,直径12厘米,重达约1千克,铜质,器身表面为掐丝珐琅彩。镫梁中间有长方形革孔,孔两侧均用珐琅彩填绘有花纹,两边镫梁通体有背,背的凸面上绘有头尾相连的龙纹图案,镫板呈圆形,踏面因常年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磨损。
图六:清掐丝珐琅龙纹铜马镫,清远市博物馆馆藏
图七:清掐丝珐琅龙纹铜马镫,清远市博物馆馆藏
图八:清掐丝珐琅龙纹铜马镫局部图 ,清远市博物馆馆藏
掐丝珐琅,属于汉族的传统工艺,元朝时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。其制作一般在金、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,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、研磨、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。可以说,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,又利用了瓷器工艺,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,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。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、华丽夺目的魅力,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,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,故习称景泰蓝。
此马镫为清代制作,工艺精细,珐琅彩色鲜明艳丽、色泽灿烂。虽然经历几百年,但保存如此完好已属难得。
侠客,端坐在酒肆中,藏在高墙瓦砾上,恰似飘逸,却使不懂之人产生错觉,不要妄图揣测他们的内心世界,他们有执念有默然,你又怎知他们的心?